2016/9/17

辛亥革命(上)清軍的各種砂土彈

這段時間默默地觀察,從前預官同期中最優秀的田將軍也加入戰棋的世界了0.0!趁著這次中秋連假,就約了一場據說已經在他家放了六年、但從來沒開過的辛亥革命。


故事發生在1911年,位於長江與漢水交界的武漢三聯市。革命黨人趁亂佔據了此地,旋即全國各省響應。長江是深色水域,可供艦隊通行,陸軍亦可於移動後徵用民船橫渡;漢水是淺色水域,陸軍可於移動後架橋跨越。革命軍只要在遊戲結束前將各省響應革命值提升到35以上即可獲勝,擊潰清軍部隊、佔據重要據點(紅色格線區)均可號召各省響應革命;清軍則須全力阻擋革命軍達成目標方可獲勝。


首先是武昌,重要據點是楚望台軍械庫(當初革命軍的首要目標)、湖廣總督署與電報局。能夠掌握全城的要點是蛇山,山地能夠提供佔據其上的部隊被射擊時與射擊時的攻擊修正,又位於城鎮中心,實為兵家必爭之地呀(前提是人手足夠...)。


漢口的重要據點是滿春茶園、洋商跑馬場與劉家廟。比較麻煩的是紫色的外國租借區域, 兩軍均不得進入,周圍也不得進行射擊,甚至不得越過這些區域射擊。南方劉家花園一帶目前看來欣欣向榮,但可能因為一張清軍的事件牌就被馮國璋燒成一片白地,革命軍會連帶失去滿春茶園這個重要據點。


漢陽的重要據點就是漢陽城、兵工廠與昭忠祠,由於周圍湖泊眾多的地形阻擋(湖泊不得通行),清軍的進攻勢必無法集中,而漢陽的兵力更可快速支援北方的漢口。


由左而右依序為革命軍步兵、革命軍砲隊、清軍步兵、清軍砲隊、清軍馬隊、清軍艦隊(被切到了抱歉XD)。


由於採用隨機開局,革命軍在武漢部署分散、城內兵力空虛,而清軍已經有兵力集結在東方了,這跟歷史是完全不同的情況啊啊啊!不過在長江邊還有一支砲隊,若能盡快移入城內甚至到蛇山上的話還不算太慘。


清軍主力在漢口集結,五支步兵外加兩支馬隊(馬隊移動6、是正常步兵的兩倍),租界外還有一支艦隊。革命軍完全處於劣勢,還沒有砲隊支援。


漢陽的狀況就完全兩樣了,革命軍不僅兵力較多、佔據地利還有一支砲隊,清軍只能繞過墨湖從兩面進攻,否則部隊就有可能被卡在長江邊上無法展開。


開局後革命軍砲兵首先開火,在三支步兵的支援下,砲彈越過墨湖一舉擊潰一支清軍步兵,清軍瞬間對漢陽局勢表示絕望。


革命軍第一局的事件是挖掘戰壕,就在漢口、漢陽各設了一條。漢口的清軍大舉進攻,原本部署在洋商跑馬場西方的革命軍步兵,雖在敵方優勢火力的射擊下仍安然後撤(清軍支援攻擊+4,沒被打爆是萬幸了)。


革命軍北上佔領劉家廟的步兵在艦隊砲火與步兵支援下仍屹立不搖,再次展現清軍各種砂土彈的實力(整局遊戲清軍幾乎都是2、3、4、5、6的爛骰)。


第二時期開始前,革命軍在各省取得了12點的響應,但對於士氣的提升卻沒有什麼進展(士氣值可在擊潰清軍部隊時提昇同等的響應值,對革命軍而言似乎比占據重要據點更為有利)。


史實大逆轉,由於革命軍連續抽不到武昌地區的行動,武昌城被清軍攻入,蛇山這個戰術要地甚至被清軍佔領,所幸革命軍精良的炮火將這支步兵一發炸飛,通電全國軍民同慶(咦?)。


清軍在漢口的攻勢持續,雙方互有損傷,一支馬隊將革命軍步兵逐出洋商跑馬場,漢陽的砲隊已築橋跨越漢水北上來支援茶園的步兵。


漢口的清軍再次進攻,馬隊與步兵在兩次射擊中擊潰了革命軍的兩支步兵,但另一支步兵卻在衝鋒中倒在革命軍的砲隊前(清軍指揮官表示:這是哪來的葡萄彈啊?)。


清廷見事不妙,請出了袁大頭南下支援武漢戰局(事件增援一支馬隊三支步兵於武昌東北方,歷史模式下完全不可能發生的恐怖事件)。


佔據了滿春茶園的清軍步兵向鄰近的革命軍砲隊開火,低劣的射擊技術令清軍指揮官大吃一驚,革命軍弟兄無不額手稱慶。


革命軍重新佔據武昌城,步兵在周圍砲隊與步兵的支援下,更將袁大頭剛剛增援到的馬隊直接轟進長江(撤退2,無法執行而殲滅)。


清軍馬隊再次悲劇,革命軍步兵捨身忘死地衝入肉搏一舉擊潰,更重新佔據了洋商跑馬場這個重要據點。


清軍的厄運還沒結束,漢口北方的一支步兵又在革命軍步兵的射擊中遭到擊潰。


另一支步兵也面臨相同的命運,在革命軍的一次行動中漢口的清軍遭受毀滅性的打擊,幾乎瞬間被清空了。


第六回合開始前,革命軍的士氣低落始終於法提振起來,但各省響應值已達到27,距離勝利尚餘8點。


清軍雖然迅速地在漢口集結增援軍,但在沙土彈的詛咒下,即使召集了優勢兵力仍無法損傷佔據洋商跑馬場的革命軍步兵。


清軍的步兵在武昌城終於展現了開局到現在從未見識過的驚人實力,衝上蛇山將革命軍砲隊徹底擊潰。


隆隆砲聲中,漢口的清軍步兵又遭受了悲劇性的打擊,這支從漢陽北上的革命軍砲隊已經成為戰慄的清軍口中「吃了藥」的傳奇,黎元洪都督頒發繪有膠囊的團旗一面以資鼓勵。


回合結束前革命軍已控制所有重要據點,可於回合結束時一次性將響應值提升6點。由於革命軍在各省響應值已超過獲勝條件,清軍只好撤離武漢。


本局結束於第七回合,革命軍各省響應值達36點,但士氣始終受到清軍強烈壓制而低落不堪。


清軍指揮官於戰後表示,若依以往歷史開局,則清軍全數自漢口南下,且有必須全軍集體後撤的事件,而增援亦全數位於漢口。革命軍在漢陽與武昌沒有壓力,可以穩穩握著七、八個重要據點,清軍幾乎不可能有獲勝的機會。但使用隨機開局後清軍不僅兵力有所提升
(歷史為9支部隊,隨機可能有10-15支),位置能夠部署於漢陽與武昌後亦遠較歷史模式有彈性,也增加了革命軍的難度,讓遊戲變得更為有趣啦!如果不是為了誘人入坑或重新體驗武昌起義的故事,還是建議用隨機模式比較像正常的戰棋XD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