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2/10

Quartermaster General 簡短有趣的二次大戰



一款戰略層級的戰棋(wargame)可以在一個半小時內結束?正常情況(沒有人被輾壓)與機制合理(不像辛亥革命的偏頗...)的前提之下,我玩過時間最短的戰棋應屬符文戰爭,一局大約三小時左右,但那是奇幻的背景。只要牽涉到歷史背景,諸如二次大戰、一次大戰、拿破崙時代、美國獨立...通常五小時是基本,而像是太陽帝國(Empire of the Sun)或拿破崙對抗歐洲(Napoleon against Europe)這種精細又豐富的戰棋更是以八小時起跳。除了某些被人帶著敬意而稱為DVE或是Fraser又或是Robin一類的怪物之外,恐怕很少有正常人願意和你一起挑戰這類戰棋、即管它們的背景和深度是這麼地引人入勝。

時間!時間!漫長時間的前提下,再有趣的遊戲都會令人望之卻步,但Quartermaster General卻讓我們這些已經被養壞胃口的生物有一個新的選擇~選擇騙更多人進來...喔不不不,是說選擇讓從沒接觸過戰棋的人有一個輕鬆的開始。機制簡單、一回合只能做一件事,加上一張牌使用或丟棄後就不會再出現了(少數情形例外),因此這個遊戲的時間大幅縮減。只要有二至六個人、願意坐下一個半小時轉轉腦袋,就可大致體驗到二次大戰中的國家狀態、地理環境、基本戰略和有趣的歷史事件。



遊戲規則與設置非常簡單,整個世界版圖如下,左右可以相連(地球是圓的...)。德國、英國、日本、蘇聯、義大利和美國等六個國家參與這場戰爭(中國與法國需待擴充後加入),有星號的區域為首都或戰略要點(補給點),陸軍與海軍(稍後擴充中會加入空軍)兩種單位在地圖上展現國家的控制範圍,三十至四十張的卡牌象徵國家的資源與動員能力。開始時各國只要拿出一支陸軍丟在首都,洗勻國家牌庫、抽十張並丟棄其中三張至棄牌堆後剩餘七張成為手牌,就可以開始進行遊戲了。



國家牌庫有兩種類型、八種項目(借用BGG的照片)。左邊四張為基本牌,由左而右、由上而下分別是建立陸軍、地面戰鬥、建立海軍、水面戰鬥;右邊四張為特殊牌,分別是事件、狀態、反應、經濟破壞。基本牌就是單純地設置單位在地圖上,或是將敵方的單位移除。特殊牌就是展現各種歷史事件、國家特性或戰略,事件與經濟破壞都是依照卡牌文字從手中打出直接執行、執行後放入棄牌堆,狀態必須先打出置於桌面、在合適的條件下執行,反應則是必須先隱藏打出置於桌面、條件發生時立即展示並執行內容。



以下為英國的起始手牌與單位,英國牌庫主要以海軍與海戰為主,只有少量的經濟破壞牌與反應牌,卻有大量的事件牌與狀態牌,以反應二次大戰前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經濟優勢為主。






蘇聯擁有非常大量的陸軍與陸戰,而海軍則非常薄弱。此外,蘇聯也是同盟國中國家牌庫數量最少的,且完全沒有經濟破壞牌,以反應蘇聯在二戰前的經濟能量與地理位置。蘇聯還擁有許多特殊的狀態牌與反應牌,可以讓入侵蘇聯國土的行動化為一場惡夢(理論上...)。





美國做為二戰中決定勝負的關鍵,擁有遊戲中最大量的國家牌庫(與德國不相上下)。陸軍與海軍的力量平均,擁有許多支援英國或蘇聯的事件牌,以及非常強悍的狀態牌。缺點就是必須慢慢經營,到中後期才顯現出威力,而且完全沒有反應牌。





德國、日本和義大利沒有入鏡,基本上德國和義大利也是以陸軍為主,日本則是陸海軍平衡。德國擁有非常非常強悍的陸地戰鬥狀態牌,義大利需依靠支援與佔地得分(沒有力量又要佔地得分怎麼辦?當然是躲在德國後面啦...),日本則擁有許多反應牌,準備得宜下可以像煙火一樣接連啟動演出一場華麗的戲碼XD。

遊戲回合間依德、英、日、蘇、義、美的順序進行各自的行動(如地圖左下所示),而每個國家的行動則依使用一張牌、檢查補給、計算勝利分數、棄牌、補牌的順序執行(如地圖又下所示)。第一回合英國與義大利以海軍分別佔據北海與地中海(都是攸關兩國生死存亡的海域),美國則是以陸軍佔據美西,其他三國則是打出狀態牌與反應牌。佔據每個有星號的補給點會得兩分,因美國佔據了美西,所以盟國暫時領先(地圖四周那一圈就是分數紀錄表)。



第二回合至第三回合(地圖最左邊為回合紀錄條)德國與英國在爭奪西歐的控制權,義大利則是打出非洲軍團讓德軍進駐地中海與北非。遊戲中有四個海峽,分別為美洲的巴拿馬運河、歐洲的直布羅陀海峽與蘇伊士運河、以及亞洲的麻六甲海峽。歷史上二戰前這幾個海峽都是在盟國的控制下,因此遊戲中若軸心沒有占領拉丁美洲、北非、中東與東南亞,這幾個海峽就只有盟國能通行,反之則只有軸心能通行。當德軍進入地中海與北非後,義大利的後門已經固若金湯了。日本蓋了一張海軍陸戰特遣隊的反應牌,隨即於建立海軍於日本海時啟動反應,迅速地佔領了中國與東南亞。蘇聯使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進駐烏克蘭與東歐,美國使用艦隊駐防珍珠港進入太平洋與夏威夷。



德國佔據巴爾幹半島,英國攻擊西歐,蘇聯佔據俄羅斯,義大利佔據中東,美國執行民主兵工廠的事件讓英國佔據西歐與北大西洋(但因為不是英國的回合此時佔據西歐並不計分)。



英國使用加拿大總理讓加拿大變成英國補給點,日本進入中太平洋(規則錯了,必須有盟友或本國陸軍佔領鄰近區陸地區域才能擴張水面區域,因為船隻必須靠港...),蘇聯攻擊巴爾幹半島(因為不是德國回合,因此不需檢查地中海與北非德軍的補給線)。



英國使用經濟破壞令德國移除地中海的海軍與義大利的牌庫,日本佔據印度(考量到日本陸軍與海軍的數量,佔領印度已經是最大的極限了),蘇聯佔據巴爾幹半島,義大利佔領北非(此時北非的德軍應已失去補給而被移除)。



德國以寬大正面的事件同時攻擊東歐與巴爾幹半島的蘇軍,英國佔據加拿大,日本佔據硫磺島,義大利攻擊西歐,美國攻擊日本海並用航空母艦的狀態牌直接佔據日本海!(規則又錯了,因為美國在日本海周圍沒有盟友陸軍佔據的區域,而不能直接在此建立海軍)



德、英爭奪西歐,日本取回日本海(因立即發現錯誤而移除日本海的美國海軍),義大利佔據阿拉伯海得分。



德國重新奪回西歐,英國攻擊北非,蘇聯佔據西伯利亞(因為蘇聯手中有一張能夠佔據海參威並攻擊中國的事件牌,加上西邊的德義看起來沒什麼威脅所以開始把腦筋轉到東方去,但對蘇聯來說放下德義戰線去另起爐灶實在相當危險)。



遊戲進行到一半時英、蘇、美三國的手牌。開始時由於抽十棄三,通常即使有再好的牌也要留下一組基本牌以備不時之需。隨著遊戲進行、除非像美國擁有能夠濾牌的狀態牌,其他國家多少都要靠棄牌或是資源重分配(可選規則:回合開始前丟棄手中四張牌並使用一張牌庫中的基本牌)來取得迫切需求的基本牌。

德、蘇都需要大量的陸軍以供戰線維持之用;德國海軍太弱,不太可能和英國爭奪北海,但若能佔據波羅的海與斯堪地那維亞半島,對於本國的守備與經濟破壞牌的使用都會更為順利。德國擁有強大的狀態牌,很容易把蘇聯打得追亡逐北,但需同時維持面對英、美的西方戰線則有相當難度。

蘇聯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陸軍,許多狀態牌與反應牌更可讓入侵者深陷泥沼,但因為同時需面對德、義兩國進攻,在英、美等盟友還無法突破軸心的內線優勢前,往往成為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。首都被佔據後不僅失去補給源,還會跳過計分的階段,除非能及時使用疏散委員會的狀態牌,否則大概沒有翻身的機會了。

開始時建立海軍對於英、日來說極其重要,否則將無法走出自己的小島。英國在加拿大、印度與澳洲都有事件牌或狀態牌可以建軍,若能守穩北海,分數進帳將非常輕鬆順利。必要時英國再攻擊西歐、地中海或波羅的海即可威脅德、義首都,或可分擔蘇聯承受的壓力。

日本的關鍵在於累積強大的反應牌,並佔據印度或澳洲得分(不可能兩者兼得),同時維持生存的補給線。通常蘇聯面對德、義的進攻是沒有餘力東進的,所以只要擋住美國就有機會。可惜美國的生產力太高,日本很難在太平洋上與之競爭,只能期待歐洲的同伴給盟國壓力讓美國無暇西顧。

義大利的處境較為微妙,因為戰力薄弱所以通常是依靠德國來支持歐洲戰線,但若能替德國守住地中海與北非、甚至協助德國進犯蘇聯,同時使用為數眾多的得分狀態牌與事件牌,義大利往往是軸心中得分最高的國家。

美國以陸軍佔據美西開局最佳,若有艦隊駐防珍珠港的事件更是水到渠成,並且手中的經濟破壞對於日、義這樣牌庫數量較少的國家是極具威脅的。但如同二戰中美國所面臨的困境,亞洲除了英國少數的事件牌外沒有人能和日本競爭,歐洲更幾乎是德國獨霸的天下,美國必須視日本的發展與英、蘇的狀況以決定歐洲或亞洲優先的策略。此外,眾多強大的狀態牌是需要時間經營的,但盟國也很可能在美國完成戰爭準備前就消逝於歷史中了...。







遊戲進行到一半,蘇聯絲毫沒有意識到危機而進佔哈薩克並攻擊中東,導致義大利於阿拉伯海的艦隊斷補,其餘各國仍繼續忙於內政(狀態牌與反應牌)。



德國佔據巴爾幹半島開始準備對蘇聯開刀了,英國佔據澳洲,蘇聯使用事件佔據海參威並攻擊中國。



德國攻擊烏克蘭、並使用俯衝轟炸機的狀態牌攻擊俄羅斯,英國攻擊地中海,日本重新取回中國,蘇聯將烏克蘭化為焦土,美國轟炸日本。



德國佔據烏克蘭並使用立即行動的狀態牌攻擊莫斯科的蘇聯陸軍、再使用閃電戰佔據莫斯科,蘇聯卻苦於牌庫快見底了無法做出有效反應(此時蘇聯的陸軍應該都因斷補而消滅了),美國再次轟炸日本(日本牌庫耗盡)。



德國攻擊哈薩克、使用閃電戰佔據哈薩克,日本攻擊海參威,義大利佔據巴爾幹半島,美國從大西洋和北海姍姍來遲。



德國使用掠奪事件牌、義大利使用對抗共產主義事件牌,軸心的分數瞬間大幅領先於盟國,美國開始轟炸義大利。



美國再次轟炸義大利(義大利牌庫耗盡),但已無法阻擋分數差距的劣勢。十六回合結束時,軸心國領先32分達到勝利條件。



最後依序列舉本人認為的各國重要強牌(?)

德國:閃電戰、立即行動、妥善規劃、俯衝轟炸機、積極產能、寬大正面戰略。

英國:配給制度、破譯恩尼格瑪密碼機、加拿大總理麥肯齊起草國家物資動員法案、澳洲成立人力規劃司、增加英聯邦支持度、林利斯戈侯爵宣布印度進入戰爭。

日本:奇襲、海軍陸戰特遣隊、決號作戰、神風特攻、戰艦修復、東京快車。

蘇聯:大沼澤地、史達林格勒、冬將軍、什維爾尼克的疏散委員會、正面突擊、德蘇互不侵犯條約。

義大利:非洲軍團、義大利殖民帝國、精銳飛官、羅馬尼亞援軍、義大利佔領東非、我們的海。

美國:女強人蘿西、艦隊駐防珍珠港、雷達預警、航空母艦、兩棲登陸、轟炸機們...。

同場加映:Quartermaster General卡牌與規則翻譯

1 則留言:

  1. 最近對這款很有興趣! 看到您作的中文化貼條好棒! 不知道方便提供嗎? 保證沒有營利用途的。 謝謝!

    回覆刪除